材料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材料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请回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材料一:要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让农民在家门口富起来。材料二:我国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认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4.92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材料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仅有农业现代化是不够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必须统筹推进,建强硬件、优化软件。其中建强硬件就是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请回答: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
材料一:“七普”数据显示,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从总量看,与10年前相比,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000多万人;占比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有所下降。材料二: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目前来看,劳动年龄人口虽然在减少,但这是从高位的逐步下降,总规模依然较大,超过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同口径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意味着国内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材料三:面对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带来的挑战,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提升人口健康水平等,将能够让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形成新优势。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请回答:为什么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但人口红利却依然存在?
材料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材料二: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大国之间博弈加剧全球治理共识减少、赤字凸显,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进程受到严重冲击。材料三:共享同一片天、同住一个地球,环境问题没有国界。在全球环境风险挑战面前,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合作方为正道。国际社会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让地球家园越来越宜居美丽。请回答:为什么要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