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书》世称《陈旸乐书》,是北宋宫廷雅乐派代表人物陈旸撰的音乐类书,共计200卷。其体制宏大、资料周全,被誉为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该书前95卷摘录《礼记》、《周礼》、《仪礼》、《诗经》、《论语》和《孟子》等书中有关音乐的文字,为之训议,阐述儒家音乐思想;后105卷论述十二律、五声、八音、历代乐章、乐舞、杂乐和百戏等,对前代和当代的雅乐、俗乐、胡乐以及乐器都有详细记述,其中乐器大多附图。其内容材料来自现已散佚并少见于他书的唐宋乐书,因而《乐书》保存了极为难得的古代音乐史料,成为宋代最为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
查看答案
北宋元丰五年(1082),音乐家范镇第一个发现了我国古代的调名存在着“之调”和“为调”两种体系。比如:设黄钟音名为C,则“黄钟之角”,即为C角调式,黄钟为角即为E角调式。()
A. 对
B. 错
十八律是蔡元定所创立的十八律理论是宋代律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按照传统的三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作为正律,再继续算出六律作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
A. 对
B. 错
北宋音乐家范镇于元丰五年(1082),首先发现我国古代律声结构的宫调对同一宫调名称,实际存在两种调名体系的称谓。由律名加声名而形成的,如黄钟商,实际上具有“黄钟之商”和“黄钟为商”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亦即“之调”和“为调”两种不同的调名体系。而唐代直呼“黄钟商”,省略了调名中的“之”或“为”字,从而造成两种调名体系的长期相混和关于隋唐燕乐调问题的未决之谜。范镇的发现,比两位日本学者田边尚雄《音乐的原理》(20世纪初)和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郭沫若1936年译稿)提出同一概念均要早八百多年。()
A. 对
B. 错
我国传统记谱法中的工尺(chě)谱和俗字谱是从宋代开始流行并传承至今的。工尺谱釆用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这十个汉字为记谱符号。俗字谱釆用工尺谱的草体形式为基本记谱符号。现存最早记录工尺谱字的文献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现存最早使用工尺谱的乐谱是元代熊朋来的《瑟谱》。现存最早记录俗字谱的文献是南宋朱熹的《琴律说》;最早使用俗字谱的乐谱是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所用的旁谱。宋代还有一种以十二律的律吕名称记录音高的记谱法,用于宫廷雅乐。现存最早使用律吕字谱的乐谱,是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中存录的南宋赵彦肃传谱的《唐开元十二诗谱》。()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