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寻春①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A. 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任。
B. 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
C. 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 诗人酒醉之后不愿唾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落下来的花瓣。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去矣行① 杜甫 君不见鞲②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③,岂可久在王侯间。 来试囊中餐玉④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注]①755年,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不蒙采录。欲辞职去,作《去实行)”。②籍:放鹰人所著的臂衣。③厩颜:犹厚颜。④餐玉:服食玉屑。古代传说仙家以此延寿。语出(魏书,李先传》:“每黄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躬性攻掘……预(李预)乃推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
A. 开篇“君不见”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引出宏大场景,极富警醒意味。
B. 诗人以维魔借喻有志君子,“饱”指得到朝廷重用。“飞掣”则比喻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C. 诗人以“堂上燕”喻攀附权责的小人,和“鞲上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不甘为燕的志向。
D. 诗中杜甫要辞官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是山野村夫,心胸宽广:二是自己没有厚脸皮,法违心做事。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海棕行 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注]左绵:即绵州。绵州,涪水所经,涪居其右,绵居其左,故日左绵。瀆:水边。北辰:本指北极星,代指帝都。
A. 一二句点题,描写远眺所见:在绵州公馆之畔、清江之滨,一株海棕高耸人云。
B. 三四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具体地描写海棕的树皮、树干以及树皮的颜色和纹理。
C. 五六句运用反衬手法,以“乱纷纷”的“众木”来衬托海棕出类拔萃,不同凡响。
D. 全诗脉络分明,章法谨严:前半描写海棕,由远及近;后半因树兴感,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