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唯心主义者、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兄弟认为,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英雄”的精神,而人民群众是历史中的惰性因素。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源是()
A.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只有少数人从事精神活动
B. 出于阶级偏见,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
C. 他们停留于历史的表面,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D. 剥削阶级独断专行,可以为所欲为的主宰历史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A.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 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D. 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任意变化
列宁指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这句话揭示了()
A. 社会发展具有不可逆转的客观必然性
B. 历史发展规律最终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