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When did Ms. Ross try to report the problem to the customer service department?

A. On January 10
B. On January 20
C. On January 24
D. On January 25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When will the workshop take place?

A. On July 13
B. On July 15
C. On July 20
D. On July 29

What is implied about the deadline?

A. It marks the end of Mr. Johnson"s subscription.
B. Mr. Richardson plans to extend it to February 2nd.
C. It passed 5 days ago.
D. It cannot be changed.

东方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生产经营A产品,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0元(不合税),单位成本为350元。2014年3月份该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有: (1)向本市某商场销售A产品60台,销售款收妥存入银行。 (2)按合同规定销售给外地某单位A产品80台,产品已发出,销售款尚未收到。 (3)以银行存款支付A产品广告费5000元。 (4)支付当月短期借款利息费用2000元。 (5)支付业务招待费等管理费用5800元。 (6)以银行存款支付公益性捐赠款1500元。 (7)当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为1675元,所得税当即以银行存款缴纳。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5个问题。
假设该公司“应交税费”账户月初无余额,则“应交税费”账户3月来的余额为()元。

A. 贷方余额11900
B. 借方余额11900
C. 贷方余额13575
D. 0

材料一: 重庆缙云山绍龙观住持李一,如今正被广泛质疑。他曾被宣传成养生专家、学问大师,号称有三万名弟子,现在却被曝光其履历和“神通”多有虚假,且还是多年不执行法院赔付判决的被执行人,颇像是又一个在养生“造神"的高潮中被吹爆的气泡,更似又一张被掩盖了诸多真相的“画皮”。目前,李一已谢绝访客。其弟子称,李一要“闭关”修炼,期间手机关机,不能会客,不能说话,“出关"时间不好说,几个月或更久都有可能。 记者从重庆市有关部门核实,李一原名李军,身份证号显示其出生于1969年9月,原籍重庆巴南区,生于重庆沙坪坝区,初中文化,办过杂技团,经营过企业。1 998年以来,李一先后率众重修了缙云山上的绍龙观和白云观,并成为其负责人,但正式获得道籍却是在2006年。 西南地区一位知名道教界人士说,李一所谓“3岁人道”的说法很不客观。 记者同时从重庆相关政法部门证实,李一早年经营企业时曾牵涉一笔大额欠款,被列为被执行人,但其多年来一直未执行法院的赔付判决。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李一在这笔欠款的赔付问题上钻了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导致判决难以执行。 李一曾宣称,江西龙虎山的张道陵等历史名人都曾在缙云山养生,李一的弟子、缙云山道教协会副会长吴心也称典籍中有此记载,只是一时想不起是哪部典籍。对此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住持张金涛告诉记者,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想要得到他的指点,往往代价不菲。李一及其绍龙观开办了多个养生班,其中有一些平价班,如食宿费390元的“3日观”体验养生班;也有一些收费昂贵,如“5日班”每人学费3800元,“7日班"每人学费9000元。随着近年来“养生热”升温,在各类宣传推动下,上山找李一养生修行者纷至沓来,养生班屡屡爆满,甚至出现了“天价班"。(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卫生部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著名养生专家”张悟本并非“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并邀请了6位中西医专家对张悟本的“养生疗法”进行讨论,明确指出:颇具影响力的张氏“养生理论”中,一些理论已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可能使误信患者延误治疗时机。 卫生部的定性言论甫一公布,便激起一片哗然。随即,民众自发掀起了一场讨伐张悟本的热浪,有人直指张悟本所讲是“养生谬论”,更有人指出这位自称“医生世家”出身的“中国食疗大师”竟是一位高中毕业的下岗工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非科班出身,更谈不上有专业造诣的人,却成为名震一时的“食疗大师”,引得媒体、群众趋之若鹜,而张悟本所开设的悟本堂的挂号费则以2000元的价格令人咋舌,张悟本美其名日“咨询费”。纵使挂号费高得离谱,仍有不少“食疗粉丝”千里迢迢赶来,不惜掷金求医。 张悟本的“养生理论”究竟有没有道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常章福认为,张悟本的有些话不见得是错的,“关键是他说的面太宽了,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刀切’的食疗肯定是有问题的。当大夫的人应当凭良心干活,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搞儿戏,健康是赔不起的。”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时,将目光投向了养生之道,举国掀起了一股养生潮。但凡养生节目都受到观众的青睐,而此类出版物也一直位于畅销之列。(摘自《法制日报》) 材料三: 5月28日,卫生部邀请专家针对近来流行且争议较大的中医养生理论予以回应,在科学的层面上对“神医”张悟本的养生理论进行驳斥。书籍发行过百万,挂号预约至2012年,5元一斤绿豆炒到了14元一斤,张悟本从迅速走红到受到严重质疑不过短短3个月时间,一股养生热潮席卷了中华大地。“养生热”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又喜又悲,喜的是老百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追求,悲的是“养生热”现象所折射出的医疗体制的不健全。 养生书籍的热卖,养生类节目的走俏,无一不彰显出新世纪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设想在温饱线上挣扎过日子,怎么会有闲心余力关注养生?正是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经济和普及教育的成果,使老百姓对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愈加重视。且不说张悟本养生学知识科学与否,“养生热”的兴起,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体面生活的追求。 虽然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让我们认识到“更幸福、更有尊严地生活”不是一句空话,但是“养生热”的兴起,更多要归结于医疗体制的缺失。让菜市场取代医疗机构,不吃药也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养生热”不过是一场被兴起的热潮,是社会成员在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普遍满足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地寻求这种既省钱又方便的健康时尚。既然可以把健康吃进肚子里,既然绿豆能包治百病,有什么理由让大众费钱费力去医院看病?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成本高居不下,各种费用持续走高,当看病已经成为老百姓避之不及的麻烦,当看病已经成为老百姓承受不起的负担,“养生热”被兴起也就不足为奇。(摘自新浪网) 材料四: 深圳目前拥有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服务类生产经营企业近2万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在素有滋补养生传统的中国,保健产业正如初升的太阳,搭乘中国农产品交易发展的经济快车,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深圳市保健协会秘书长黄鹤告诉记者,深圳保健产业同时被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看上的项目还有很多,如深圳市永生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铁皮石斛项目。深圳保健产业尤其是保健食品产业,由于与生物技术有关,而生物技术已成为深圳市三大新兴产业之一,这一领域已成为整个产业的“洼地”,也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重点。 风投之所以如此“热恋”保健产业,按照黄鹤的说法,离不开保健产业本身所特有的“内涵”。黄鹤说,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药食同源”的观念更在千百年来深人人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自我药疗的意识不断增强,公民素质普遍提升,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百姓个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迅速增加,“大病去医院、小病到药店、没病要保健”,以滋补养生见长的中国传统滋补保健行业正如初升的太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的说法佐证了黄鹤的观点。他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保健行业市场论坛上预计,中国保健产业生产总值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600亿、24800亿和57200亿元人民币规模,保健产业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20%。 深圳保健产业受风投追捧只是中国保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保健产业的不断升温,各方资本正加速涌入。去年,全美最大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连锁企业GNC、全球膳食营养巨头NBTY、日本DHC等就已经登陆中国市场。与此同时,999健康网等国内企业则被国内知名度极高的风投IDG率先揽人旗下,而北京碧生源、益生康健公司等则成为多家投资机构竞投的明星。(摘自《深圳商报》) 材料五: 在北京一所中医诊所里,记者见到了从非洲来此学习的学生。他们告诉记者,在非洲,中医针灸和中草药很受欢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中国学中医。“中国有这么好的宝贝,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自己反而要丢弃呢?” 就在中医在中国饱受“身份质疑”的时候,许多国家却把目光投向了中医。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医已被74个国家承认,在澳大利亚,已经有若干省把中医列入了医保范围;在德国,农民开辟了专门的种植园,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业…… 目前,中医出现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令中国人尴尬。著名的中医专家邓铁涛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到国外学中医不是危言耸听。一部电视剧《大长今》不仅讲述曲折动人的故事,还涵盖了饮食、服饰和医药。如果我们不去挖掘、整理、宣传和继承,针灸甚至中医就可能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就像端午节已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 造成中医如此艰难局面的根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患者崇洋媚外,总是觉得国外的技术高;有的认为是政府支持不够,财政补贴太少;有的认为是西医的冲击力太大,医疗市场被瓜分。其实,这些都并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医本身,在于中医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创新,没有超越。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鞭策我们要用新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开发传统中医理论。但目前我们并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有太大的进步,中医诊治方法已经几千年不变,中医现在的困境告诉我们: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金山上睡大觉的“拿来主义”已经行不通了,把祖业发扬光大才是关键。 一名献身中医40余年的中医医生告诉记者,中医还尚不至于面临被废止之生死攸关的局面。如果不思变革,继续依赖着国家体制的护佑,即便是步履维艰,也始终固守其旧有的模式苟且地生存与运转,那么,中医必将逐步地走向自我没落、自我衰亡的道路,而最终悲剧性地为历史所淘汰。中医医生应该充分吸引和借鉴现代科学知识如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成果研究中医、创新中医和发展中医。中医的研究要从宏观走向微观,通过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研究复方中药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方法,弄清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中药煎煮时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各单味药中各成分溶出量增减和产生新物质,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的机理,发现表现为中药多环节、多层次、多通道、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作用原理。(摘自《人民网》) 材料六: 2010年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等多家研究机构的社会政策领域专家共同评出了2009年度中国社会政策十大创新事例,“神木模式”居于首位。 评审团认为,“‘神木模式’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的制度公平,当地政府履行了对公共事业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科学的健康及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和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 去年3月,神木县推行“免费医疗”。实施范围内,每人每年可享受100元门诊补助。全年住院报销设定起付线,起付线以下的住院医疗费用由患者自付,起付线以上部分,每人每年累计报销费用不超过30万元的予以全额报销。神木县每年拨出1.5亿元的预算,并承诺即使支出超过1.5亿元,此项政策也将长期执行。新政首年,神木医疗费用免费部分有1.49亿元,其中财政支出1.27亿元。 由县委书记郭宝成“挂帅",神木组建了专门的机构“神木县康复工作委员会”,以一个强势购买方的姿态进入医疗改革的游戏中。张波则担任康复委员会下设康复办公室主任,该办公室属县卫生局内设机构,这一设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来自卫生部门及其所代表的医院利益的阻力。 康复办的责任,是制定并执行医改游戏规则:神木县政府明确作为医疗服务的买方,其核心是代表公众利益,不仅防范需方(患者)过度医疗消费,更要监督供方(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大处方”。同时,医疗机构的收入也逐步与“大处方”脱钩。 张波介绍,其细化方案是,设立政府向定点医院报销住院费用的机制,规定住院患者平均每人每日控制在400元以内,总住院天数一般不得超过10天;患者自付费率不得超过10%;为防止医生开大处方,特别规定药品不得超过医药费总额的一半。如超过上述标准,医院将受到惩罚。 然而新政实施最初两月,定点医院的实际治疗费用均超过细则规定。县康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神木县最好的医院——县人民医院问题最为突出,其各项指标均超出实施细则各项规定,其中每人每天住院总费用接近600元,比同城的高新医院高出近200元。 神木县康复办进一步设限,2009年6月开始,医院每月向政府报销医药费时,将有10%作为风险金扣留在康复办,到年终统一核算,未超标则予以返还,超标则作为罚金。2010年3月,一套全县医疗联网系统建立。5月,医院和患者数据库全部导入,包括医院的每一张处方、用的每一家厂商的药品、患者的检查诊断信息等。 神木对8家定点医院进行动态管理,调整数量与资格,使医院之间只能通过改善服务和控制成本来获得患者的认可,也就是政府通过其购买力来控制供方的行为。 这套机制运行过程中,神木县医疗资源开始统筹整合,中医院和县医院合并,原来两家医院的设备与医师得以共享;部分民营医院也开始聘请退休的教授,推进专家流动。无形中,神木县级医院发挥了“守门人”的作用,减少部分患者向大城市医院集中。 除7家县级定点医院外,西安交大一附院等5所医院被康复委定为省级定点医院,北京6所知名医院也被列入名单。康复办通过起付线与报销比例调节患者县外就医。 然而,这套看似严密的机制仍有不可回避的风险。详细的运行数据显示,新政以来神木乡级医院报销3892人次,人均补助758元;县级医院报销24519人次,人均3383元;神木定点在北京和西安的三级甲等医院,报销了2363人在县外的住院费,人均10305元。 也就是说,虽然县外的报销人数只占总住院报销人数的7.68%,却占了全县住院报销费用的22.13%。 神木县缺乏对县外定点医院的监控,仅依靠起付线和报销比例难以控制医疗费用。不仅如此,个别患者伪造县外医疗机构票据的事情也发生了。 “如果我们能联网北京的医院就好了,”张波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但是,我现在想都不敢想,这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七: 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之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近日下发。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称,这是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但另一方面,中医药也面临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 王国强透露,目前全国确定了1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每个基地承担一到两种中医有特色优势病种的研究。在糖尿病、肝病、艾滋病等多项病种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力求形成适合中医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管理体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是让群众少得病。”《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主要是让群众看病少花钱。”《意见》指出,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主要是让群众得病有保障。”《意见》指出,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是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意见》指出,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是让群众能够看好病。”《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意见》特别强调,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推动我国中医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王国强还呼吁全社会能够多开发一些中医药的文化产品,广泛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他透露,2008年,财政部首次安排3 1 00万用于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积极推进筹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
请根据“材料六”,概括神木县医疗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要求: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1 50字。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