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规定,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次。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行政单位报销程序为: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并签字—科室(单位)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财务机构负责人审批—分管财务领导审批—财务报销。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测试时发现有一部分超过规定开支标准的费用经过审批后报销,因此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内部控制不可信赖,那么,他在设计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主要关注支出的()风险。

A. 真实性
B. 完整性
C. 准确性
D. 权利与义务

大数据的灵魂是()。

A. 解决答案
B. 提问好的问题
C. 技术的运用
D. 结果的推广

2009年1月,湖北潜江财政局女干部窃取国库580万购名车金条。该局有职工向媒体报料说: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都具备私自拿取财政局负责人、中心负责人印章,开具“支付令”的条件,同时知道支付令密码,给国家资金被盗造成客观上的条件。潜江财政局的上述情况反映了其内部控制的哪种控制方法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A. 会计控制
B. 归口管理
C. 财产保护控制
D.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为提高审计效率,注册会计师常常会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双重目的的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情况进行了解和测试时,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审计人员既获得了相关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证据又了货币资金余额是否准确的证据
B. 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对同样的审计工作做两遍
C. 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对同一样本总体先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的调查与测试,然后再进行实质性测试
D. 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同一名审计人员对同一样本总体实施不同目的的审计测试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