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客观事物的存在取决于主体的感知
B. 非理性因素在感性认识中起决定性作用
C. 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D. 人的感觉器官的选择性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查看答案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说明
A. 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深刻
B.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C. 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
D. 认识来源于实践
古语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好干部除了要加强学习,还要加强实践,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哲学上讲,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因为
A.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B. 实践是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
C. 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16年3月,在同世界著名围棋选手李世石的对局中,阿尔法狗((AlphaG。)以4::1取胜,成为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机器人。这是继1997年IBM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后,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里程碑式胜利。现实中,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到自动驾驶汽车、医疗辅助等领域,直接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服务。以上事例说明
A. 机器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地思维
B. 人工智能可以完全代替和排除人的脑力劳动
C. 人工智能延伸和扩展了人脑的意识活动功能
D. 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恩格斯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时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这段话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认识对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 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