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辩论,朱熹同陆氏兄弟围绕“教人之法”展开激烈辩论。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穷尽事物之理,陆九渊则主张心即理,发明本心。从哲学角度看,这场辩论的实际上是()。(1.0)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之争
B. 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争
C. 客观唯心主义同主观唯心主义之争
D. 机械唯物主义同朴素唯物主义之争
查看答案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1.0)
A. 运动
B. 静止
C. 时间
D. 空间
明代诗人曾写道:“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理解,“水不流”体现的是()。(1.0)
A. 物质运动的变动性
B. 物质运动的稳定性
C. 物质运动的一维性
D. 物质运动的三维性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现实生活的过程”说明()。(1.0)
A. 意识本质上是客观世界的映像
B. 意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客观的
C. 意识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
D. 意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正确反映
“羲和号”开启了中国的探日时代,然而在此之前,许多中国科幻小说中已经有了对太阳的“详尽”描述,这体现了意识的()。(1.0)
A. 反映特性
B. 能动作用
C. 现实性
D. 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