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电疗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
A. 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者的感觉,一般以感觉阈或运动阈为准。瘢痕部位、浅感觉或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治疗时,电流强度的调节不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准。
B. 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治疗。佩戴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C. 与高频电疗机分开,分设于两室,以免受高频电磁波的干扰影响。
D. 衬布垫湿度要适中,太干,太湿均影响电流强度。
E. 电极片需避开瘢痕部位治疗。
中频电疗时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者的感觉,一般以感觉阈或运动阈为准,电流密度通常为( )。
A. 0.01~0.1mA/cm²
B. 0.3~0.5mA/cm²
C. 0.1~0.3mA/cm²
D. 0.5~lmA/cm²
E. 1~3mA/cm²
干扰电的作用特点不包括( )。
A. 无电解,作用深。避免了电解,频率较高,皮肤电阻明显下降,增大作用的深度;克服了低频电不能深入组织内部的缺陷。
B. 差频输入,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100Hz的中频交流电(一种为4000Hz,一种为4000± 100Hz)交叉地输入人体。
C. “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可以同时发挥低频电与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且通过的电流比其他两组大,弥补低频在人体深处减弱的不足,且含中频成分。
D. 具有直流电和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
E. 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以避免机体产生适应性;交叉处的形成的低频脉冲变化更为复杂多样。
干扰电的治疗技术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扰电疗机的两组输出电流多为频率相差100Hz的正弦交流电,一组为4000Hz,另一组为(5000Hz±100Hz)。
B. 治疗电流强度一般在50mA之内,可参照患者感觉或肌肉收缩强度。
C. 采用四个电极或四联电极,治疗时务必使病灶部位处于两路电流交叉的中心。
D. 根据治疗需要选用不同差频,每次治疗选用1~3种差频,每种差频治疗5~15分,总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0~30分。
E. 操作时,同路电极不要互相接触,四个电极之间距离根据部位大小决定,一般不能小于4~5cm。
动态干扰电的特点为( )。
A. 4个电极,2组4000±100Hz的电流内生出低频调制电流。
B. 4个电极,2组4000±100Hz的电流,2组电流输出以电流6s为周期节律交替变化。
C. 3组5000Hz交流电相互叠加,交叉输入人体,在体内形成三维的立体干扰场。
D. “内生”的直流电可以同时发挥直流电与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
E. 三路电流进行低频幅度调制,从而获得多部位,不同方向、角度和形状的动态刺激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