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二林,男,47岁,新疆乌鲁木齐市铁路分局教育中心视导员。住乌西地区八街二十栋。 被告:刘江辉,男,25岁,无业,住乌西地区五街40栋。 被告刘江辉曾在原告任教的学校上小学。1979年冬的一天上课时,刘江辉偷偷让别的同学传看他贴在作业本上的邮票,正在课堂上讲课的李二林见此情景加以制止,当时将刘贴有邮票的作业本收走。下课后,李二林对刘江辉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的做法提出批评,并告知他将邮票贴在作业本上会损毁邮票。刘江辉接受批评,并请求李二林帮助他整理邮票。李同意帮助整理,即将刘没有贴在作业本的邮票进行清洗晾干,然后陆续交给了刘。但有二张油画邮票和部分贴在作业本上的邮票(均系信销票)未能及时整理,被李的妻子在清扫房子时当作废纸烧毁。不久,刘因故辍学离校,李二林无法找到刘讲明邮票被烧毁的情况。从1985年起,刘江辉每年都有一次或两次找到李二林索要邮票,李总是解释邮票已经被烧毁,无法归还。1992年1月2日晚,刘江辉带领五个人,携带行李到李二林家,向李索要邮票,李仍然解释邮票已经烧毁,确实无法归还,刘便以李要考虑其本人和家庭其他人的人身安全相威胁,并在李家喝酒喧闹一夜。次日早晨,由于公安人员干涉,刘江辉等人方才离开李家。但当日晚,刘又来到李家索要邮票,李被迫同意将邮票折价8000元,在同年1月30日前付给;刘江辉表示保证李二林的全家人不受他的侵害。双方就此立了“字据”。同年1月21日,李二林以受刘江辉威胁才同意赔偿灭失的邮票为由,向新疆乌鲁木齐铁路运输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其在受胁迫的情况下所立付给8000元的“字据”,并解决邮票已被烧毁的纠纷。刘江辉辩称:他没有威胁李二林,李二林自已同意赔偿8000元。被李二林占有的邮票中有大龙、小龙邮票。 上述案例中,原告的证明对象具体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银行以相对稳定的负债支持流动性较弱资产扩张的能力的是()。
A. 流动性比例
B. 存贷比
C. 流动性覆盖率
D. 超额备付金率
一般资料:女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主述别人讨论她,说她下流,内心极其痛苦。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3个月前的一天因不舒服在宿舍休息,不想看书就上网,不知怎么就到了一个成人网站。有些东西她从来没见过,看得脸都红了,但由于好奇,并没有关掉。也许是有些入神,同学回来她都没发现。那个同学见她正聚精会神地上网,没有喊她,悄悄地来到她身后,一拍她的肩膀大声说:“看什么呐!”求助者没有防备,吓了一大跳,自己觉得看的东西很不好,脸涨的通红,竟哭了起来。接着宿舍内的其他同学纷纷回来了,见她的样子很奇怪,询问是怎么回事,求助者只是哭并不回答。自此以后求助者总是对同学说:“别人在讨论我,说我下流”。上课时总觉得别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自己觉得受不了,要求回家。老师、同学说求助者变了。现已回到另外城市自己的家,求助者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觉得世界太可怕,觉得自己家乡的人也在讨论自己,说自己下流。为此觉得活着没有一点意思,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一天到晚都在想着这件事,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家长反映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严格。求助者性格内向,很听大人的话,很少与其他同学来往,从小学习认真,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在父母的眼中她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只有一次因为发现她不穿衣服呆在自己家里而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感到很委屈,但后来没有发现类似的事。求助者回家后,父母向老师同学了解情况,证实没有人在议论,多次解释都无法说服。求助者也说不出到底谁在说自己,但就是坚信不移。求助者回家后常常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或自言自语,或呆坐,几乎不外出,甚至不洗脸刷牙,家人没有办法,带她来心理咨询。判断该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正常与否的依据是()。
A. 症状泛化
B. 被动求医
C. 无自知力
D. 功能受损
发芽率、生活力、优良度测定都是测定种子发芽能力的方法,在需要知道精确结果时应采用优良度测定。
A. 正确
B. 错误
不用油煎,只用白开水加调料,讲究食其鲜嫩和本味的浙江名菜是()。
A. 东坡肉
B. 龙井虾仁
C. 干炸响铃
D. 西湖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