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在他写的社论中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对这一说法评论正确的有()

A.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是直接对应的实物与它的镜像之间的关系,中间有许多折射和曲折。
B. 说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之一是无政府状态,显然是有偏差的,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现在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经济也不能只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新闻媒体如何曲折地反映各自的经济基础,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外,在其他方面是否绝对不同,需要研究。
C. 毛泽东说,对媒体必要但不过分的集中领导、计划和控制是为了实现计划经济。如果不是实行计划经济,对媒体的领导、计划和控制的理由又来自何方呢?似乎对媒体的管理不应是来自计划经济。
D. 不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对媒体的控制都会存在,只是性质和形式有所不同。
E.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要像管理经济一样对媒体进行有控制,而资本主义社会是市场经济,所以不需要对媒体进行控制。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面是对于毛泽东关于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的认识评价正确的有()

A. 强调社会主义的自由与资本主义的自由的区别
B. 强调社会主义的自由只给人民而不给敌人
C. 由于对社会主义自由与资本主义自由的认识很难以客观的标准加以落实,结果主观的判断造成政治失误,伤害了很多人
D. 毛泽东批评彭德怀发表的关于民主教育的谈话时,说:“如不说言论、出版自由是为着发动人民的抗日积极性与争取并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权利,而说是从思想自由的原则出发。又如不说集会、结社自由是为着争取抗日胜利与人民政治经济权利,而说是为着增进人类互助团结与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这样的认识把某种政治要求与一般意义的人权联系起业,为以后划分自由的阶级性留下了伏笔。
E. 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说:“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在这里,已经奠定了后来毛泽东论述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基础。

下面对毛泽东关于新闻真实论述评价正确的有()

A. 毛泽东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在具体的新闻报道方面,他强调新闻要真实,即使作为宣传,所讲述的事实也应当是真实的。
B.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大字报式的《时事简报》的内容,就严格要求它所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
C. 毛泽东根据政治军事需要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政治表态的方式,于是产生了报或不报、有意慢报,甚至故意报假的策略。这种情形在政治或军事上可以作为佳话流传,但是从专业的新闻真实角度看,则是有失职业道德的。
D. 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中,毛泽东多次就具体问题强调报道要真实,包括“大跃进”时期。但他中允许在内部适当地说说,不允许公开批评。
E. 由于毛泽东原来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偏差的意图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错误地变成批判彭德怀同志实事求是地对“大跃进”提出的正确意见,讲真话受到批判,自然讲假话的现象就难以克服,造成“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下列哪些属于是毛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此功能艺术()

A. 要求党的宣传工作者端正宣传态度
B. 要求研究宣传对象,使宣传适合民众口味
C. 反对以背诵的方式 传达政治纲领
D. 提介向老百姓学习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适用的东西,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E. 学习逻辑,使文章有一种内部的联系;学习文法,使语句通顺;注意修辞,使文章写得生动一点

1955年毛泽东提出“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对他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有()

A. 舆论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意见形态,它不是当事人想制造就能够制造出来的。
B. 毛泽东认为“一律”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讲社会本身在舆论不一律和舆论一律的矛盾中前进。另一层是对敌人的,“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C. 毛泽东当时认为:“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自由。”
D. “舆论不一律”是舆论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
E. 领导的艺术就在于如何使“不一律”的舆论达到某种程度的一律,使它服务于中心工作。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