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吴下阿蒙”和“扑朔迷离”,分别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南北朝时北方的民歌《木兰诗》。
B. 在国家存亡的关头,光未然用组诗《黄河大合唱》向黄河唱出了豪迈的颂歌,端木蕻良通过《土地的誓言》抒发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C.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李森祥的《台阶》,两篇散文都通过描写生活琐事,让人物形象真实而富有人情味。
D. 古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称谓有区别,比如,“孤”是王侯的自称,“卿”是对臣子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查看答案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
B. 《最后一课》是德国小说家都德所写,小说以普法战争作为时代背景。
C.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该散文表达了作者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法国作家。
B. 《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一共有八个乐章。
C. 萧红,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D. 杨万里,字廷秀,因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杨诚斋”,唐代诗人。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