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是两篇群众欢送抗洪部队的报道,一篇是南昌人民欢送子弟兵的消息,一篇是九江人民欢送子弟兵的通讯。请结合两篇报道,分析通讯报道的文体特征。
消息:
英雄城欢送抗洪子弟兵
本报南昌9月15日电(记者胡晓军) 参加南昌市抗洪抢险的部队今天撤防返回原驻地。上午九时,该市从滨江大道经沿江路、中山路到八一广场几十公里沿途成了人的海洋和花的浪潮,数十万英雄城人民自发夹道欢送子弟兵。南昌市委市政府在八一广场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欢送仪式。
自今年南昌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以来,三千余解放军、武警官兵为保卫“军旗升起的地方”与洪魔展开了顽强的拼搏,共排除重大险情30余起,为南昌夺取万亩以上圩堤无一渍决的抗洪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通讯:
九江城哭了
9月15日。子弟兵走了。九江城哭了。
整夜未眠的数十万九江市民,天没亮就倾城出动,等在街道两旁,挥泪告别和他们生死与共,与洪魔搏斗了长达50多天的子弟兵凯旋。
九江人说:在江堤决口的日子里,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滔滔洪水,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生命!
就是这些战士,临行前还把九江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节省下来的31. 45万公斤大米、9万件衣服悄悄地运到大堤上留给了灾民,又从自己仅有的几十元津贴和并不高的工资中,挤出了162. 96万元交给了灾区……
为了怕部队夜里开走,市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从9月10日开始就轮流在部队宿营地门口“值班”:不能让子弟兵们悄悄地走了啊!
今天早晨5点,军车出来了。可当车刚出门口,就再也开不动了。一拥而上的上千名九江人急急地将手中的苹果和鸡蛋等礼物掷投到军车上。
此刻,士兵们都把手抬到了帽檐处——敬礼!
此刻,士兵和市民们的胸膛起伏着,眼里含着泪水。
敬礼的士兵们雕像一般。
市民们则仍是忙不迭地往车上掷投礼物。
人群中,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手中举着一条标语,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大字:“长大我要去当兵”。他叫赵框喜,是子弟兵们8月5日深夜江新洲决塘时救出的那群孩子中的一个。
九江师专的一群女学生,这几天早就商量好了。在军车路过时,她们拥出校舍门举起了她们的标语:“兵哥哥,真的舍不得您走!”一位身穿太阳裙的女青年鼓足勇气冲到近处,把一条香烟扔到了车上。
到九江交通大厦时,30岁的职工胡民礼情急之下奔回厂里,扛着国旗爬到高处,狂舞起来。
在市民们搭起的凯旋门处,人山人海。鲜花、彩旗、标语,车声、歌声、鞭炮声,汇成一片:“兵哥哥再见!…”“解放军万岁!”
挥手。握手。含泪的士兵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咱当兵的人》、《说句心里话》。
一位20岁姓姚的女青年向车上的两位战士高喊:大李、大江,以后来九江还认识吗?
透过长焦镜头,记者看到,两位战士泪水已挂在腮上。
8时30分,第一辆军车到达九江西站。不足5公里的路,竞走了整整3个小时1
8时45分,距列车开动还有5分钟。九江水泥厂职工54岁的刘和平和50多位妇女突然挤出沸腾的人群吹起了笛子。人们大声伴唱《送别》和《北京有个金太阳》。
站在一旁与士兵们道别的董万瑞中将哽咽了:“我为有如此受人民爱戴的士兵感到骄傲。”泪水从将军的脸上流下。
8时50分,列车开动。站台上哭声一片。
(《工人日报》记者于文国 1998-09-15)
查看答案
搜索结果不匹配?点我反馈
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