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致突变试验用于观察化学物致癌的作用不包括

A. 主要是对致癌物的筛选
B. 可检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C. 需选择一组试验来进行
D. Ames试验是应用筛检致癌物广泛和最敏感的致突变试验
E. 组合试验中阳性结果愈多,受试物致癌的可能性就愈大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有关化学致癌物的代谢与活化描述错误的是

A. 大多数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进入体内,必须在经过生物转化,形成具有致癌活性的终致癌物后才能发挥损伤效应,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B. 致癌物在体内转化的过程称为致癌物的代谢活化,这是化学致癌作用的第一步。
C. 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常具有种属或组织特异性。
D. 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可在多种组织、器官中进行,以胃为主。
E. 代谢以氧化过程为主,所形成的终致癌物具有亲电子性。

流行病学资料发现1895~1940年期间德国、美国、日本等多国染料化工业出现了职业性膀胱癌,认为联苯胺可能对职业人群具有致癌性;而在狗、小鼠和大鼠模型发现了联苯胺致膀胱癌的现象。以上资料说明联苯胺是

A. 人类致癌物
B. 人类可能致癌物
C. 人类可疑致癌物
D. 直接致癌物
E. 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

关于苯并(a)芘致癌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 苯并(a)芘在机体内的代谢活化是其发挥致癌作用的第一步。
B. 7,8-二羟-9,10-环氧苯并芘具有亲电子特性容易与生物大分子结合。
C. 7,8-二羟-9,10-环氧苯并芘与DNA形成加合物可能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
D. 苯并芘代谢产物与DNA形成加合物,可能造成DNA损伤,如果DNA不能修复或修而不复,细胞就可能发生癌变。
E. 苯并芘具有亲电子特性,也可以与生物大分子直接结合发挥毒性作用。

下列属于非突变致癌机制的是

A. 表观遗传变异
B. 细胞异常增生
C. 免疫抑制
D. 内分泌激素失衡
E.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