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7年第31题(多选).公共生活中个人权利与他人权利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比如学生宿舍里有人看书、有人休息、有人要听音乐……对解决权利冲突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每个人都有行使个人权利的自由,但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这是因为( )

A. 不尊重他人权利,就有可能丧失自己的权利
B. 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C. 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
D. 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2017年第30题(多选).我国法律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据《说文解字》阐释,汉语中“法”的古体是“灋”。 “灋,刑也,水之如平,从水;廌,所以角不直者去之,从去。”在古代,“法”主要表现为“刑”或“刑律”,“刑”既有刑戮、罪罚之意,也有规范之意;“廌”也称“獬豸”,是神话中的独角兽,它公正不阿、善断是非曲直。上述材料表明,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诉求是( )

A. 法律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
B. 法律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C. 法律富含着公正如水、正义神圣的深刻意蕴
D.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018年第30题(多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对守法的正确理解是()

A. 守法的主体是一切组织和个人
B. 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C. 守法是行使法定的权利,履行法定的义务
D. 守法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2018年第31题(多选).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A.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B. 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C. 对传统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的维承和发展
D. 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2019年第31题(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这是因为法制和德治()

A. 发挥作用方式东同
B. 调整范围不同
C. 所处地位不同
D. 实现途径不同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