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材料: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不仅体现于显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根植于隐性的思维模式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得如此绵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得益于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方法论和辩证法原则。辩证矛盾思维特别注重时间性。既然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辩证思维 特别看重“时机”,追求“时中”。“时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蒙”卦的《彖传》:“蒙,亨。以亨行, 时中也。”意思是说,蒙卦表示希望亨通,所以,以通来行事,是符合“蒙”这个时机的。可见,所谓“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合乎时宜”, 二是要“随时变通”。中而非时,不谓之中。同样,时而不中,更不谓之中了。《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韩国的国君韩昭侯准备修建一个高门,但他的谋士屈宜臼却奉劝他不要这么做。屈宜臼说:“如果你非要修建这个高门,恐怕你还等不到这个高门修建完,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时机不对。国君在自己家修建一个高一点的门楼,搞得气派一些,有错吗?没有错。当年我们国强民富的时候,你如果修建一个高门,肯定没有问题。可是今天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秦国去年刚刚攻占了我们的宜阳城,我国元气大伤,你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修建高门,势必会使百姓离心,将士散德,韩国的败落就不可造免了。”结果,韩昭侯没有听屈宜臼的劝告,而屈宜臼的预言也应验了,高门还没有修好, 韩昭侯就去世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正如屈宜臼说的 那句话;“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意思是说,我所说的时间,不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参与到事情当中来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效果会很好;在不合适的时做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很糟。这正是“举事而不时,力虽尽而功不成”的道理。正因为此,中国文化对时间非常敏感,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相时而动,顺势而行。《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学者朱熹在注释“时中”时也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是指,“中庸”,是因“时”而“中”的,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简单、僵化的“中间地带”。但是,“时中”又是何其之难!因为它在实践中很难把握,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抓住它,然后照本宣科地去实践。但是,认识到这种困难并不是坏事,因为你一旦明白了“时中”的艰难,就会有一种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会让你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摘编自祝和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问题:(1)辩证矛盾思维为何特别注重时间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2)追求“时中”,对个体而言有何价值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分)问题:(1)辩证矛盾思维为何特别注重时间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2)追求“时中”,对个体而言有何价值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大数据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存储哪种类型的数据?

A. 结构化数据
B. 非结构化数据
C. 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D. 以上都不是

以下哪项是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A. HDFS
B. Hbase
C. Mapreduce
D. MPP-DB

以下关于大数据的处理流程正确的顺序是:

A. 2-1-3-4
B. 4-2-1-3
C. 2-4-1-3
D. 2-4-3-1

以下哪些是对象存储的优点?

A. 对象接口,灵活分割数据
B. 外部是SCSI或者文件接口
C. 对象扁平化,易于访问和扩展
D. 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