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默默刚入园的第一个上午,拽着外公的衣角进入教室。一进教室,她一只手去拿玩具,另一只手仍紧紧拉住外公的衣角。我微笑着和她打招呼:“你早,默默。”她张张嘴倒抽了一口气也没能把“老师早”说出口。外公不高兴地撇开她的手说:“赶快说,老师早。”默默被外公的吼声吓住了,立刻号啕大哭,拽着外公的手就更紧了。我试图把她抱在怀里,可怎么也拉不住。最后是外公连扯带拉摆脱了孩子,头也不回地离开教室。可孩子却并不罢休,又踢又闹。我意识到,此时讲道理根本不管用,不如用“变魔术”的方法来吸引她。我说:“默默,你看我手上什么也没有,可是你不哭的话就会变出东西来。”听我这么一说,她一边哽咽地止住哭声,一边瞪大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我一边说:“变变变”,一边从另一只手摸出带有梅花图案的小印章,我用小印章在一张白纸上印出一朵小梅花,并把小印章放在默默的手上说:“默默,如果我们能天天上幼儿园和小伙伴共同学习本领,小印章就能每天送给你一朵小梅花,你说好不好?”默默并没有答复我,只是不停地看着小印章。
转眼到了中班,默默还是不怎么说话,我经常站在她身边自言自语:“这些图书不知道是谁看完了也不放好?”默默突然说:“是静静。”我故作惊讶:“原来默默看见了,那么默默可以整理好吗?”默默点点头,不言不语地把书一本一本放整齐。我看到这种完成任务的方法可以帮助默默建立自信心,于是,经常让默默当老师的小助手拿材料、发学具,经常在活动结束时表扬她。虽然默默并没有表现出我想象中的欣喜,但她的脸上有了笑容和自信。一天,我要上一节语言活动:诗歌《七个阿姨摘秋果》。我刚念完第一句,默默旁边的小朋友说:“老师,默默会念。”默默此时低着头揉搓着衣角。我拉起默默的手:“今天,老师和默默一起把这首诗歌念出来。我忘记的地方,默默帮助我。”我一直拉着默默的手,和她一起念,默默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此时,我的心跳也在加快,因为默默终于能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说话了。“默默我们再念一遍。”这样连续了三次,小朋友们也为默默的进步高兴,为她鼓掌。
问题:
(1)请从儿童观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教育行为。(7分)
(2)材料给你哪些启示?(7分)
查看答案
搜索结果不匹配?点我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