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催眠者被告知自己是聋子后,再问他们能否听见催眠者说话时,他们回答“听不到”。一些学者试图解释这一现象,认为被催眠者的“自我”被分裂为各个零散的部分,聋了的那一部分和回答的那一部分是相互分裂的。 以下哪项质疑最能削弱以上解释?()
A. 为什么回答的那一部分不答“能听到”呢
B. 为什么观察到的事实都必须有个特定的解释呢
C. 为什么被催眠者表现出已接受催眠者的暗示,觉得自己是聋子呢
D. 为什么所有被催眠者在上述情况下都作出同样的反应呢
查看答案
在下列作品中,采用了乐府旧题的是()
A. 王维的《山居秋暝》
B. 李白的《行路难》
C. 杜甫的《蜀相》
D. 岑参的《白雪歌》
“信誓旦旦”一语出自()
A. 《诗经·卫风·氓》
B. 《短歌行》
C. 《国殇》
D. 《行路难》
老舍在《断魂枪》中着重刻画的人物是()
A. 王三胜
B. 孙老者
C. 小顺
D. 沙子龙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数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
C. “三曹”指的是汉末曹操及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
D. “左联五烈士”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秘密杀害的五位革命作家,他们是柔石、殷夫、冯铿、胡也频、李伟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