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营机械公司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上获得了一些他自认为不错的其他企业的培训经验,于是,回来后就兴致勃勃地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全员培训计划书,以提升人力资源部的新面貌。不久,该计划书就获批准。王先生便踌躇满志地对公司全体人员—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生产员工,进行为期一周的脱产计算机培训,为此,公司还专门下拨十几万元的培训费。可一周的培训过后,大家议论最多的便是对培训效果的不满。除办公室的几名员工和45岁以上的几名中层干部觉得有所收获外,其他员工要么觉得收效甚微,要么觉得学而无用,大多数人竟达成共识地认为:十几万元的培训费用只买来了一时的“轰动效应”。有的员工甚至认为,这场培训,是新官上任点的一把火,是在花单位的钱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听到种种议论的王先生则感到委屈:在一个有着传统意识的老国企,给员工灌输一些新知识怎么效果不理想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当今竞争环境下,每人学点计算机知识应该是很有用的呀!怎么不受欢迎呢?
问题:1.王先生的培训计划为什么收不到实效?
2.请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查看答案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上大学前,他的梦想是做一个哈佛人。也因为我一直把学习法律当做目标,并把学习数学当做“后备”,而哈佛的这两个专业都是全美最好的。1979年的四月,一封拒信打破了这个梦想。原因是由于李开复的英语成绩太差,SAT只有550分。
最后,李开复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法律系和数学系也很有名。哥大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允许学生学习的课程范围很广。大一的时候,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历史、音乐、哲学等专业的课程,接触了很多东西,同时他本人觉得这是找到自己兴趣的机会。直到今天,李开复还记得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的话:“知道什么是make a difference吗?
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跳槽无可厚非,作为IT职业人,跳槽经历一两次再平凡不过,他能为所服务的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用他的知识,智慧和影响力去带动公司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并且在工作中实现李开复先生他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从李开复先生的职业生涯中学到些什么,能够补充自己的个人人格魅力及从业态度才是最重要。既然离开微软已成事实,再讨论该走还是该留都觉得意义不大。不过,我觉得李开复先生是非常诚实的,每一次选择都是诚实,没有过多的虚伪和掩饰。他说过他的选择都是“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
问题:
1.请对李开复先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评价。
2.分析环境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以及对你的启发。
3.根据案例,分析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途径。
企业战略一般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两个层次。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需要与这两个层次的企业战略相结合,论述不同经营战略下的培训与开发战略。
I was advised __________ for reservation.
A. to either telephone or to write the hotel
B. either to telephone or to write the hotel
C. that I should telephone or write the hotel
D. that I should telephone or write the ho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