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司法考试卷一第56题)
A. 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 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C. 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 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查看答案
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加强行政管理,清政府仿效明朝,将各级国家机关的职掌、事例、活动规则等有关制度编撰成集,称为()(2014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43题)
A. 《大清律集解附例》
B. 《大清律集解》
C. 《大清会典》
D. 《大清律例》
将“则例”作为国家一种重要法律形式的朝代是()。(2008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8题)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清朝中央政府除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法典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专门法规,其中包括()。(2015年非法学综合课多选第61题,2015年法学综合课多选第29题)
A. 回疆则例
B. 蒙古律例
C. 理藩院则例
D. 钦定西藏章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法律依据是( )。(2011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4题)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华民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