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牙唇(颊)面颈1/3处 B. 咬合面窝沟处 C. 龋洞中 D. 牙唇(颊)面合1/3处 E. 牙尖
A. 1分钟 B. 2分钟 C. 3分钟 D. 5分钟 E. 10分钟
A. 保留极近牙髓的少量软化牙本质 B. 必要时可不必底平壁直 C. 洞底垫氢氧化钙1~2mm以促进第三期牙本质形成 D. 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A. 牙髓正常 B. 牙髓反应较敏感 C. 牙髓反应迟钝 D. 牙髓坏死 E. 以上均对
A. 呈白垩色点或斑,一般无主观症状,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B. 呈白垩色点或斑,遇冷、热刺激时可出现疼痛 C. 呈白垩色点或斑,可出现在牙齿的任何部位 D. 呈白垩色点或斑,探诊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 E. 浅龋洞形成,遭受外界刺激时可有反应
A. 4周 B. 5周 C. 6周 D. 7周 E. 8周
A. 56% B. 66% C. 76% D. 96% E. 86%
A. 横刷法 B. 竖刷法 C. 顺刷法 D. 拂刷法 E. 水平颤动法
A. 皮肤大疱,口腔黏膜白色瘢痕 B. 皮肤紫色丘疹,口腔为白色条纹 C. 皮肤红斑、水疱,口腔大小不等水疱、糜烂 D. 皮肤水疱或斑丘疹,口腔为相互融合的透明小水疱 E. 皮肤结节性红斑,口腔为反复发作的溃疡
A. 牙周炎炎症程度 B. 牙龈炎炎症程度 C. 牙槽骨吸收程度 D. 牙周组织破坏程度 E. 牙周炎的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