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98~1.96kPa(100~200mmH<sub>2</sub>O) B. 0.39~0.98kPa(40~100mmH<sub>2</sub>O) C. 0.69~1.76kPa(70~180mmH<sub>2</sub>O) D. <0,98kPa(<100mmH<sub>2</sub>O) E. >1.76kPa(>180mmH<sub>2</sub>O)
A. 经口气管插管 B. 经鼻气管插管 C. 气管切开造口 D. 环甲膜穿刺 E. 口咽通气管
A. 急诊手术 B. 纠正内环境,使用胃动力药 C. 制酸、促进胃动力 D. 胃肠减压、制酸,保护胃黏膜,减轻幽门炎性水肿,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E. 空肠造口
A. 过敏反应 B. 细菌污染反应 C. 溶血反应 D. 容量超负荷 E. 血小板减少
A. 常用于胃功能功能正常患者 B. 简单、易行 C. 反流、误吸发生率降低 D. 可耐受高渗透压营养液 E. 可增加每次输入量
A. 气道内痰痂形成,使用-150~-200mmHg较大的负压吸痰 B. 气道内痰液潴留,留置吸痰管持续充分吸引 C. 通气不足、更改为容量控制模式 D. 人机对抗、停用呼吸机改用呼吸囊辅助呼吸 E. 气道梗阻、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A. 出血 B. 气管-食管瘘 C. 气胸 D. 导管误入假道 E. 空气栓塞
A. 四步法 B. 五步法 C. 六步法 D. 七步法 E. 八步法
A. 心搏骤停 B. 低血压 C. 室性心动过速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 严重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