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 B. 弱透水层的厚度 C. 弱透水层的岩性 D. 弱透水层的越流量
A. 1.0×10<sub>5</sub> B. 1.05×10<sub>5</sub> C. 1.25×10<sub>5</sub> D. 1.5×10<sub>5</sub>
A. 悬壁式结构可按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其嵌固深度 B. 应按等值梁法验算单层支护结构的支点力及嵌固深度 C. 宜按静力平衡法计算多层支点排桩及地下连续墙的嵌固深度 D. 单支点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设计值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0.3倍
A. 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角不宜小于30cm,距拟建建筑物基础边净距不宜小于0.4m B. 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置一个排水井 C. 设计排水量不宜小于基坑总涌水量的三倍 D. 当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按不同高程设置导水管,导水沟等构成明排系统
A. 排桩施工时,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不宜超过200mm B. 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单元槽段长度不宜超过4m C. 宜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查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5根桩 D. 宜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地下连续墙墙身结构的质量,检测槽段不应少于总槽段的20%,且不应少于3个槽段
A. 观察地层的空隙及含水性,确定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分布、破碎情况及其他变化 B. 分析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C. 判断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研究由含水层补给的各种地下水露头的出水量及动态变化 D. 压强传导原理
A. 流量相对稳定 B. 降深相对稳定 C. 补给水源充沛且相对稳定 D. 均质含水层中的完整井流
A. 当边坡的使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 B. 稳定性评价应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 C. 对规模较大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宜采用数值分析法 D. 对存在地下渗流的边坡,应适当考虑地下水的作用
A. 土质边坡高度大于8m时,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墙 B. 重力式挡墙应进行抗滑移、抗倾覆及地基稳定性验算 C. 重力式挡墙墙底可做成逆坡,逆坡坡度越大,挡墙稳定性越高 D. 挡墙地基纵向坡度较大时基底应做成台阶形
A. 滑坡整治时应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先治坡后建房的原则 B. 滑坡整治时应采取有效的地表及地下排水措施 C. 滑坡发生时,可在滑坡前缘被动区减重,以减少滑动力 D. 滑坡计算应取荷载效应的最不利组合值作为滑坡的设计控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