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B. 心房除及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 C. P波在Ⅰ、Ⅱ、aVV4~V6和aVR导联中均应向上; D. P波宽度<0.11秒; E. P波振幅在肢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mV。
A. P 波 B. PR 段 C. ST 段 D. T 波 E. QT间期
A. QRS 波群起点到 T 波起点间的时间 B. QRS 波群起点到 T波终点的时间 C. QRS 波群终点到 T 波起点的时间 D. QRS波群终点到 T 波终点的时间 E. 以上均不是
A. 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 B. 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 C. F波间隔规则,频率为350-450bpm; D. F波多呈2:1或4:1比例下传; E. 传导比例可恒定或不恒定。
A. 是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的结果 B. 常不能持久 C. 无正常的QRST波群 D. 连续快速且不规则的大振幅波动 E. 扑动波频率达200-250bpm
A. RR间期可略有不齐 B. 存在心室夺获 C. 有室性融合波 D. 临床症状较重 E. 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
A. 可以为窦性节律,也可以为房性异位节律 B. 成人P-R≥0.20s C. 前后二次心电图检查结果相比,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0.04s D. QRS波形无异常变化者提示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在房室结 E. QRS波形呈现畸形者,提示房室传导阻滞位于房室结和(或)希氏束-浦氏系统
A. 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PR间期恒定不变 B. 下传搏动的PR间期正常或延长 C. QRS波不应出现畸形变化 D. 常见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急性风湿热等 E. 在临床上常可发现有间歇性心搏脱漏
A. RA B. LA C. LF D. RF E. 以上答案都是
A. aVR导联Q波再大也无意义 B. QRS心电轴左偏时,III、aVF导联可出现Q波 C. QRS心电轴右偏时,aVL导联可出现Q波 D. 异常Q波表明有心肌坏死 E. 心肌梗死不一定有异常Q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