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 间期 B. QRS 间期 C. ST 段 D. QT 间期 E. RR间距
A. Q 波 B. S 波 C. qR 波 D. QS 波 E. S′波
A.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B. 相邻RR间期呈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C. 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2倍 D. 正常人或运动员可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而发生 E. QRS波不应出现畸形变化
A. 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B. 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C. 心室起搏点在希氏束及其临近时,心室率在40~60次/min,QRS波群增宽 D. 心室起搏点在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时,心室率可低于40次/min,QRS波群增宽 E. 以上均不正确
A. 提前出现的宽大QRS波 B. 宽大QRS波前无P波 C. 其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D. 代偿间期完全 E. QRS波时间≤0.12S
A. 0.0lmV B. 0.02mV C. 0.05mV D. 0.1mV E. 0.5mV
A. 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心房率350-600次/分。 B.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 C. 心室律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 D.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E. 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A. 连续出现快速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B. QRS波时限<0.12s C. 室率150次/min D. 有房室分离现象 E. 见室性融合波
A. I度房室传导阻滞 B. 心房颤动 C. 室性早搏 D.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 伴有4:1和3:1房室传导比例的心房扑动
A. Ⅰ导联 B. Ⅱ导联 C. Ⅲ导联 D. aVR 导联 E. aVF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