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 B. 三 C. 二 D. 十
A. 关注网络平台的公民爆料 B. 挖掘同行报道中的未尽真相 C. 通过资料检索和数据分析发现信源 D. 记者的现场采访
A. 消息源是如何获取相关事实的,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他是道听途说还是直接目击的。 B. 消息源的观点有多大的代表性?别人知道这些吗? C. 消息源过去的可靠性和声誉怎么样? D. 消息源提供信息的动机是什么?他能得到或失去什么?即消息源告诉记者这件事情,背后是否有利益动机。 E. 为什么使用这个消息源?是匆忙中临时引证吗?这个消息源使用过度吗?
A. 新闻稿件必须有5个以上独立的新闻源 B. 消息源正确的介绍顺序是:“单位+职务+名字”,不得出现“李主任”这类表述 C. 采访对象在稿件中首次出现,一律规范为:“xx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此后出现可使用“xx对本刊记者说”,或者“xx对记者说”的字样 D. 如出于保护信息提供者目的而隐去其真实身份,记者在来稿中应加以详细说明 E. 若摘引其他媒体报道内容,要明确报刊名和报刊日期
A. 慎用单一消息源(尤其网络消息源) B. 消息源的“三角定位法则” C. 坚持“两个以上独立消息源”原则 D. 关键消息源要反复核实 E. 慎用匿名消息源
A. 报道选题涉及重大公共利益。 B. 别无其他消息源 C. 不涉及评价,只关乎事实 D. 为了公众的知情权,可以将匿名消息源报道出来 E. 编辑部内部有把关流程。一般编辑部内部有规定:记者必须把采访对象是谁告诉总编,也就是报社内部多一个人或者多两个人对记者的报道进行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