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表达上用了“兴”的手法。 B. “绵绵”既指草蔓延不绝,也指相思缠绵不断,是双关修辞。 C. “远道”指远道之人,是借代修辞。 D. “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A. 诗的开头“青青河边草”以“河边草”起兴,绵绵的青草勾起她对丈夫的绵绵思念。 B. 前八句直接写“我”的离情,后面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家接到来信,从侧面写 “我”的离情。 C. 最后两句“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写出得到丈夫的来信,本来就是一件喜事,但书信上的内容却带来更大的悲痛--暗示着归家无期。” D. 本诗诗情千回百转,精于用典,精雕细琢,语言清新活泼。
A.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醒来) B.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指各回自己的家门) C.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煮,制作食物的一种方法) D.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指书信的前一部分)
A.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B. 题目“饮马长城窟行”中“饮应该读“yìn”, 意思是‘给……喝”,例子再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C.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音信等。 D. 这首诗多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句子首尾相衔,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A. 喝,名词,喝水。 B. 通“印”,(马的)印迹。 C. 一种马的种类。 D. 喝,动词,给(马)喂水。
A. 从远方来的人 B. 远方 C. 长途旅行 D. 归家之途
A. 各回各家 B. 最基础的等级 C. 刚学会的程度 D. 进入家门
A. 通“煨”,小火慢炖 B. 丢失 C. 赠送,给 D. 遗忘
A. 归乡 B. 思念 C. 鲤鱼 D.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