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模材料易失水,体积收缩,影响模型准确性 B. 印模材料易吸水,体积膨胀,影响模型准确性 C. 石膏失水,体积收缩,影响模型准确性 D. 石膏吸水,体积膨胀,影响模型准确性 E. 石膏凝固时间长
A. 蜡片 B. 虫蜡板 C. 自凝树脂 D. 光固化树脂 E. 热凝树脂
A. 蜡型基托卡环过薄 B. 蜡型腔内有异物阻塞 C. 总铸道与分铸道安插不合理 D. 材料熔化不彻底 E. 基托过厚
A. 冠边缘过长 B. 冠边缘不密合 C. 冠翘动 D. 冠咬合高 E. 冠邻接关系不良
A. 保留牙体组织的原则 B. 增加固位的原则 C. 增大摩擦力的原则 D. 保护剩余组织的原则 E. 美观的原则
A. 附着体的阳性部分应彼此平行,保证义齿有共同就位道 B. 附着体的阳性部分形成制锁角,以提高义齿的固位力 C. 多个附着体应用时,应优先保证后牙区的附着体阳性部分和阴性部分接触,前牙区后接触 D. 多个附着体应用时,应优先保证前牙区的附着体阳性部分和阴性部分接触,后牙区后接触 E. 附着体阳性部分的顶端应紧密接触,以充分支持上部修复体
A. 冠内和冠外附着体均可用在固定义齿中调整就位道方向 B. 冠外附着体的应用对基牙大小的要求比冠内附着体低 C. 冠外附着体的主要作用是固位作用 D. 冠内附着体可为义齿提供固位、稳定、支持作用 E. 冠外附着体可用于修复游离端和非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冠内附着体则用于修复非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
A. 0.5~0.9mm B. 1.0~1.5mm C. 1.6~1.9mm D. 2.0~2.5mm E. 2.6~3.0mm
A. 连接修复体各部分为一整体 B. 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C. 传导牙合力 D. 美观 E. 有利于义齿的稳定
A. 人工牙的形态 B. 人工牙大小 C. 人工牙轴向倾斜 D. 与余留牙协调 E. 牙槽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