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B. 强直性子宫收缩 C. 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D. 协调性宫缩乏力 E.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A. 产力 B. 产道 C. 胎儿因素 D. 产妇精神心理因素 E. 环境因素
A. 节律性改变 B. 对称性紊乱 C. 极性倒置 D. 强度过强 E. 频率过频
A. 产程开始即出现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 B. 潜伏期延长 C. 活跃期早期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 D.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多属于这种类型 E. 产妇较晚出现排尿困难,肠胀气
A. 产程开始宫缩正常 B. 第二产程时宫缩减弱甚至停滞 C. 常见于骨盆狭窄或持续性枕后位 D. 产妇较早出现排尿困难,肠胀气 E. 协调性宫缩乏力多属于这种类型
A. 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 B. 宫缩持续时间短而间歇时间长 C. 子宫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 D. 可以造成产程延长或滞产 E. 产程开始,产妇无特殊不适
A. 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节律不协调 B. 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延缓,潜伏期延长 C. 产妇较晚出现烦躁不安、持续腹痛等不适 D. 宫缩期子宫收缩强度弱,间歇期子宫肌也不能完全放松 E. 胎位触不清,胎心异常
A. 未实施镇痛分娩初产妇>3小时 B. 未实施镇痛分娩经产妇>2小时 C.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初产妇>4小时 D.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经产妇>3小时 E. 胎头下降初产妇<1.0cm/h,经产妇<2.0cm/h,
A. 初产妇<0.5cm/h B. 初产妇<1.0cm/h C. 初产妇<1.5cm/h D. 经产妇<2.0cm/h E. 经产妇<2.5c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