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特征:(顾炎武)经世致用;(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与政治脱节(注重考证,逃避现实)。原因前者: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导致部分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西学东渐使知识分子开阔眼界,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后者:清代统治者采取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措施,导致知识分子不敢发表独立见解,只得埋首在故纸堆;前代学术文化、书籍的积累为考据提供了丰富材料。(2)主要内容: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意义:“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是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的体现(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有科研、文艺创作等自由),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3)以下观点任选一个。赞成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理由: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往与思维方式。信息化浪潮冲击下,人类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着,在交融中丰富,与时俱进,形成多元的世界文化。互联网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互联网反映舆情,客观上也推动民主化进程。互联网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网络经济(新经济等),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推动经济全球化。赞成互联网的出现是洪水猛兽。理由: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文化良莠并存,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网络诈骗、虚假舆情、网络色情等负面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与民众生活。网络经济极大冲击了传统经销模式。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产业监管有难度,顾此失彼,如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互利共赢是值得关注的难题。


    问答题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问答题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街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已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问答题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常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火星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