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益康唑 B. 米康唑 C. 氟康唑 D. 酮康唑 E. 克霉唑
A. 诺氟沙星 B. 对氨基水杨酸钠 C. 乙胺丁醇 D. 克霉唑 E. 奥司他韦
A. 为8-氨基喹啉衍生物 B. 结构中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左旋体、右旋体和外消旋体活性相同 C. 可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有效控制疟疾症状 D. 作用机理是分子与疟原虫 DNA 形成稳定复合物,影响其 DNA 复制、RNA 转绿和蛋白质合成 E. 主要代谢物为N-去乙基氯喹,对于敏感恶性疟和氯喹等有效
A. 2位 B. 5位 C. 6位 D. 7位 E. 8位
A. 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哌嗪环 B. 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吡咯环 C. 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咪唑或三氮唑环 D. 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吡唑环 E. 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羰基
A. 1-位氮原子无取代 B. 3-位上有羧基和4-位是羰基 C. 5 位的氨基 D. 7 位杂环取代基团 E. 8 位的氟原子
A. 属于内酯类化合物 B. 分子内含有过氧基 C. 不能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 D. 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抢救脑型疟 E. 遇碘化钾-淀粉试纸显紫色
A. 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 B. 9-(2-羟乙氧甲基)黄嘌呤 C. 9-(2-羟乙氧甲基)腺嘌呤 D. 9-(2-羟乙氧乙基)鸟嘌呤 E. 9-(2-羟乙氧乙基)黄嘌呤
A. N-1位若为脂肪烃取代时,其抗菌作用最好的取代基是环丙基 B. 2位引入取代基后,活性增加 C. 吡啶酮酸的A环是抗菌作用必需的基本药效结构 D. 在5位取代基中,以氨基的抗菌作用最强 E. 7位引入各种取代基均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尤其是哌嗪基
A. 水解生成异烟酸和肼,异烟酸使毒性增大 B. 与光氧化生成异烟酸,使毒性增大 C. 遇光氧化生成氮气和异烟酸铵,异烟酸铵的毒性大 D. 水解生成异烟酸铵和肼,异烟酸铵使毒性增大 E. 水解生成异烟酸和肼,游离肼使毒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