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B. 血吸虫病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 D. 类白血病反应 E. 血小板增多症合并骨髓纤维化
A. 原粒细胞(Ⅰ型+Ⅱ型)≤10% B. 原粒细胞(Ⅰ型+Ⅱ型)>10% C. 原粒细胞(Ⅰ型+Ⅱ型)≥20% D. 原淋+幼淋≥20% E. 原单+幼单≥20%
A. 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 C.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 脾脏功能亢进 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A. 周围血中早幼粒细胞、原始细胞>50% B. 周围血有较多幼稚粒细胞伴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C. 周围血幼红、幼粒细胞易见,骨髓呈现"干抽" D. 周围血出现较多异型淋巴细胞 E. 周围血易见篮状细胞,淋巴细胞比例>80%
A. 常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 骨髓中见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 C. 白细胞计数增高 D. 多见于老年人 E. 外周血和骨髓象中易见到篮状细胞
A. 周围血中幼稚细胞、原始细胞>0.15 B. 周围血中有较多幼稚细胞伴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C. 周围血中幼红细胞、幼粒细胞易见,骨髓呈现"干抽" D. 周围血中出现较多异型淋巴细胞 E. 周围血中易见盔形细胞、小球形细胞及破碎红细胞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白细胞达500×10<sup>9</sup>/L B. 慢性期伴巨脾者 C. 加速期伴骨髓增生活跃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A. 免疫分型法 B. 骨髓形态学分型法 C. FAB分型法 D. MIC分型法 E. 染色体核型检查
A. 造血干细胞集落培养 B. 腹部超声波检查 C. 骨髓象检查 D. Ph染色体阳性 E. 电镜超微结构检查
A. WBC增高,达(30~100)×10<sup>9</sup>/L B. 幼淋巴细胞显著增多,>30% C. 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均明显减少 D. Ph染色体阴性 E. 骨髓淋巴细胞系高度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占有核细胞40%以上,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