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病变肺应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口向下 B. 每日2~4次,每次15~20分钟 C. 引流前可先做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排出 D. 痰量较多患者,应尽快把痰排出 E. 体位引流时,患者可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同时可拍背协助排痰
A. 严重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B. 刺激性干咳 C. 晨起和夜间卧床时较重 D. 优势呈阵发性呛咳 E. 为高调金属音
A. 消瘦、贫血 B. 呼吸运动减弱 C. 局限性哮鸣音 D. 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湿啰音 E. 两肺底满布湿罗音
A. 抑郁 B. 悲伤 C. 恐惧 D. 喷怒 E. 震惊
A. 在饭后1小时进行 B. 引流前做生理盐水超声雾化 C. 引流同时做胸片叩击 D. 引流后可给予治疗性雾化 E. 每次引流15~20分钟
A. 24小时咳痰量大于50毫升 B. 24小时咳痰量大于100毫升 C. 24小时咳痰量大于150毫升 D. 24小时咳痰量大于200毫升 E. 24小时咳痰量大于250毫升
A. 慢性咳嗽 B. 大量浓痰 C. 咯血 D. 咳痰与体位变化有关 E. 呼吸困难
A. 头低足高为,头偏向一侧 B. 去枕平卧位 C.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D. 端坐位 E. 患侧卧位
A. 取坐位或健侧卧位 B. 左侧卧位 C. 右侧卧位 D. 左侧卧位,床脚抬高30~50㎝ E. 右侧卧位,床脚抬高30~50㎝
A. 提供通风良好的病室环境 B. 指导患者大量饮水 C. 采取体位引流 D. 机械吸痰 E.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