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测试报表余额的正确性 B. 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C. 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基本证据 D. 指出重大错报风险所在
A. 了解内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B. 控制程序 C. 实质性程序 D. 重大错报漏报风险评估
A. 审计计划阶段 B. 审计执行阶段 C. 审计报告阶段 D. 审计的全过程
A. 考虑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必要时解除业务约定 B. 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C. 解除业务约定 D. 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最高水平
A. 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均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漏实施实质性程序 B. 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是否能识别和评论重大错报 C. 在某些情况下,不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也能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D.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A. 项目组在讨论时应强调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警惕可能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迹象, 并对这些迹象进行严格追踪 B. 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必须参加项目组的讨论 C. 项目组就由于舞弊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进行讨论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应当形成工作审计底稿 D. 项目组应讨论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A. 控制环境 B. 控制风险 C. 控制活动 D. 对控制的监督
A. 特别风险通常与中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 B. 确定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在考虑识别出的控制对相关风险的抵消效果前,根据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和发生可能性,判断剩余风险是否仍然属于特别风险 C. 如果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程序仅为实质性程序,这些程序不用包括细节测试 D. 管理层未能实施内部控制以恰当应对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认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A. 了解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B. 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C.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D.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所有的经营风险
A. 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及其他相关人员 B. 监督盘点有关资产 C. 执行分析性程序 D. 观察和检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