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 波消失代之以 f 波,且 R-R 间期绝对不规则 B. P-QRS-T 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波浪状曲线 C. P 波 QRS 波完全无关且 P-P 间期<R-R 间期 D. 连续 3 个或 3 个以上的房性期前收缩 E. P 波消失代之以 F. 波,R-R 间期规则或不规则
A. 持续 24h 心电监护 B. 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 C. 常规低流量吸氧 D. 禁食至清醒后 2h E. 术后即允许病人离床活动
A. P-R 间期进行性缩短伴 QRS 波脱漏 B. P-R 间期进行性延长 C. P-R 间期进行性缩短 D. P-R 间期进行性延长伴 QRS 波脱漏 E. P-R 间期固定伴 3:2QRS 波脱漏
A. 尽快招呼医师来抢救 B. 推抢救车行电极除颤 C. 心肺基础复苏术 D. 给予吸氧,作好气管插管准备 E. 建立静脉通路,保证静脉给药途径
A. 发热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休克 D. 贫血 E. 腹泻
A. 40 次 B. 50 次 C. 60 次 D. 70 次 E. 80 次
A. P 波提早出现 B. P-R 间期大于 0.12 秒 C. QRS 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 QRS 波群相同 D. 期前收缩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E. P 波形态与窦性 P 波相同
A. 100~120 次/分 B. 120~180 次/分 C. 180~300 次/分 D. 300~350 次/分 E. 350~600 次/分
A. 室性期前收缩 B. 房性期前收缩 C. 心房颤动 D. 室性心动过速 E. 心室颤动
A. 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B. 同步直流电复律 C. 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D. 安装起搏器 E. 应用洋地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