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号,7号 B. 3号,6号 C. 4号,5号 D. 1号,8号
A. 没有液压通到其作动筒 B. 其作动筒打开腔通回油或压力 C. 在空中“地面扰流板”旁通活门使其作动筒打开腔通回油 D. 在空中“地面扰流板”控制活门使其作动筒打开腔通回油
A. 在气动力大时使扰流板放下 B. 增大空中减速效果 C. 增大飞行扰流板的偏转角度 D. 减小飞行扰流板的偏转角度
A. 扰流板收进位 B. 扰流板打开位 C. 作动筒活塞杆缩入位 D. 作动筒活塞杆伸出位
A. 优先向液压马达供压 B. 切断向前缘装置作动筒的供压 C. 优先向扰流板作动筒供压 D. 优先向前缘装置作动筒供压
A. 襟翼控制手柄 B. P2板上的两个控制电门 C. P5板上的两个控制电门 D. 襟翼控制手柄或P5板上的两个控制电门
A. 襟翼放下到30单位,且空速等于或大于162节 B. 襟翼放下到40单位,且空速等于或小于162节 C. 襟翼放下到25单位,且空速等于或大于162节 D. 襟翼放下到40单位,且空速等于或大于162节
A. 襟翼控制手柄在0度位置 B. 襟翼控制手柄钢索张力过大 C. 左右侧襟翼不同步 D. 襟翼控制电门在“收上”位
A. 使放下管路通回油 B. 使收上管路通回油 C. 使通往液压马达的压力及回油管路连通 D. 将液压马达脱离扭力轴
A. 液压马达驱动襟翼工作时 B. 电机驱动襟翼工作时 C. 人工作动襟翼放下时 D. 液压马达或电机驱动襟翼工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