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65 B. 0.60 C. 0.20 D. 0.21
A. 324kg B. 300kg C. 340kg D. 280kg
A. 一组试件 B. 两组试件 C. 三组试件 D. 六组试件
A. 当坍落度过小时,应保持水胶比不变,增加适量的水泥浆 B. 当坍落度过大时,应保持砂率不变,增加适量的砂石 C. 当黏聚性较差时,应适当提高砂率 D. 混凝土试配时,应至少采用两个配合比 E. 设计配合比等同于施工配合比
A. 1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348 kg B. 1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335 kg C. 1m3混凝土中砂用量为675 kg D. 1m3混凝土中碎石用量为1218kg E. 1m3混凝土中水用量为170 kg
A. 水泥365kg B. 砂698kg C. 碎石1240kg D. 水168kg E. 水139kg
A. 宜选用水化热较小的水泥 B.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 C. 粗骨料宜选用公称粒径5~31.5mm的连续粒级 D. 细骨料宜采用粗砂 E. 掺合料可采用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
A. 可以采用立窑水泥 B. 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人工砂 C.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 D. 水胶比不大于0.38 E. 混凝土中可溶性碱总含量小于3.0kg/m3
A.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B.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 C. 配合比设计时用水量和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 D. 配合比设计时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260kg/m3 E. 配合比设计时砂率宜为35%~45%
A. 具备植物生长功能 B. 对强度没有任何要求 C. 具有较低的碱度 D. 表层覆土的厚度一般为30~60mm E. 具有必要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