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00/15000 B. 1000/20000 C. 1500/20000 D. 1500/25000
A. 50;1 B. 60;1 C. 60;2 D. 70;1
A. y=ρcosƟ,x=ρ B. x=ρcosƟ,y=ρ C. y=ρtgƟ,x=ρtgƟ D. x=ρtgƟ,y=ρtgƟ
A. 水平距离、方位角、高度 B. 方位角、仰角、水平距 C. 斜距、仰角、高度 D. 斜距、仰角、方位角
A. d=c(t-Δt)/2;t为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Δt为系统固定延时,c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 B. d=2c(t-Δt);t为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Δt为系统固定延时,c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 C. d=c(t+Δt)/2;t为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Δt为系统固定延时,c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 D. d=c(t+Δt);t为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Δt为系统固定延时,c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
A. 二次雷达对所有飞机都能进行测距 B. 二次雷达的测距是依靠应答机发送给雷达的距离信息 C. 二次雷达通过模式D询问来获得距离信息 D. 以上选项皆不正确
A. 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雷达天线的方向性 B. 雷达天线的全向性 C. 已知的雷达站经纬度 D. 已知的天线高度
A. (模式)询问脉冲 B. 控制脉冲 C. 框架脉冲 D. 特殊位置识别脉冲
A. 应答编码的识别码和高度码的编码格式是相同的 B. 应答编码的框架脉冲每次回答必须存在 C. 应答的高度码和识别码对信息脉冲的处理上是一样的 D. 应答码的C2脉冲和SPI脉冲的间隔与框架脉冲F1和F2的间隔相同
A. 它既可以为识别码,又可以为高度码 B. 它只可能为识别码,且为7237 C. 它可能和SPI脉冲形成假框架 D. 它只可为高度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