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色谱法 B. 光谱法 C. 容量分析法 D. 酶分析法 E. 生物检定法
A. 用硫代替C<sub>2</sub>位羰基中的氧,起效快且作用时间短 B. C<sub>5</sub>上的两个取代基的碳原子总数须在4~8之间 C<sub>5</sub>上的取代基为烯烃时,作用时间短 D. 酰亚胺两个氮原子上的氢都被取代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E. 巴比妥酸C<sub>5</sub>上的两个活泼氢均被取代时才有作用
A. 古蔡法 B. 白田道夫法 C. Ag-DDC法 D. 硫代乙酰胺法 E. 硫酸钠法
A. 布洛芬 B. 吲哚美辛 C. 萘普生 D. 吡罗昔康 E. 阿司匹林
A. GLP B. GAP C. GMP D. GSP E. GCP
A. 2000年版《中国药典》才将该方法录入 B.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的灭菌注射用水。 C. 试验用的器皿等需经120℃干烤1小时 D. 新购入的鲎试剂已标明灵敏度的,可不经复核,直接应用;测试样品结果判断是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转动90°以判断结果 E. 测得鲎试剂灵敏度(λ在0.5~2.0λ时,不可以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A. 苯环 B. 叔胺 C. 酯键 D. 芳伯胺基 E. 盐酸盐
A. 加入甲醛 B. 用有机溶剂提取后测定 C. 加酸后加热 D. 加入双氧水 E. 加入甲醛
A. 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 B. 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 C. 磺胺异噁唑和甲氧苄啶 D. 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 E. 磺胺嘧啶和青霉素
A. 噻唑环上碳原子取代以硫原子 B. 噻唑环上碳原子取代以硫原子,并在2-3位之间有一不饱和键 C. 噻唑环改成噻嗪环 D. 内酰胺6位用甲氧基取代氢原子 E. 噻唑环上无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