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温肾助阳 B. 温肺化饮 C. 引火归原 D. 下气消痰 E. 暖肝散寒
A.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B.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C. 温中回阳,散寒止痛,纳气平喘 D. 祛寒止痛,理气和胃,温肺化饮 E.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理气和胃
A. 后下10~15分钟 B. 研粉冲服 C. 先煎30~60分钟 D. 煎煮1~5分钟 E. 煎煮5~10分钟
A. 1~2g B. 3~15g C. 2~5g D. 0.5~1g E. 15~30g
A. 抗休克 B. 泻下 C. 驱虫 D. 促进红细胞生成 E. 抗生育
A. 腰痛 B. 慢性支气管炎 C. 支气管哮喘 D. 面神经麻痹 E. 高血压
A. 麦冬 B. 附子 C. 黄连 D. 干姜 E. 金银花
A. 口舌、全身发麻 B. 恶心、呕吐 C. 高热 D. 抽搐 E. 心律失常
A. 乌头碱 B. 次乌头碱 C. 去甲乌药碱 D. 氯化甲基多巴胺 E. 去甲猪毛菜碱
A. 由去甲乌药碱引起 B. 常见的中毒症状主要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 C. 不严重 D. 与配伍、炮制无关 E. 可出现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躁动,大小便失禁,体温及血压下降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