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sub>12</sub>~L<sub>1</sub> B. L1~2 C. L2~3 D. L3~4 E. L4~5
A. 利多卡因 B. 同步直流电复律 C. 毛花苷C D. 维拉帕米 E. 胺碘酮
A. 肺部湿啰音 B. 粉红色泡沫样痰 C. 支气管痉挛 D. 呼吸停止 E. 低血压
A. 氯胺酮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B. 原有精神病发作 C. 哌替啶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D. 硫喷妥钠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E. 脑血管意外
A. 细菌产生的溶血素 B. 细菌的大量繁殖 C. 细菌产生内毒素 D. 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E. 细菌对组织的破坏作用
A.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 B. 清醒气管插管 C. 半清醒气管插管 D. 右侧支气管插管 E. 经气管造口插管
A. 设法减浅麻醉,待反射恢复后再行拔管 B. 待病人完全清醒后,采取侧卧头低位下拔管 C. 先置入喉镜,明视下慢慢拔管 D. 充分供氧,待喉肌松弛后再拔管 E. 气管造口后再拔管
A. 28~32cm B. 13~15cm C. 10~14cm D. 5cm E. 2cm F. 25度角 G. 50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