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 B. 20% C. 25% D. 30% E. 40%
A. 烧伤 B. 创伤 C. 呕吐 D. 腹泻 E. 心律失常
A. 失多少,补多少 B. 需多少,补多少 C. 宁多勿少 D. 宁少勿多 E. 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
A. 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过高 B. 血液粘滞浓缩 C. 血液高凝 D. 严重的酸中毒 E. 内皮激活受损,外凝、内凝系统激活
A. 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 不灌不流,灌少于流 C.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 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 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A. 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 B. 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应 C. 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 D. 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 E. 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
A.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 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 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 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 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A. PGI2 B. 腺苷 C. 缓激肽 D. 组胺 E. PGF2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栓素A2 D. 血管紧张素 E. 加压素
A. 疏通微循环,扩张小血管 B. 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器 C. 阻断儿茶酚胺的有害作用 D. 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E. 提升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