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预产期前1~2周 B. 预产期前1~2天 C. 临产后 D. 破膜后 E. 第一产程末
A. 立即听胎心 B. 记录破膜时间及胎心 C. 观察羊水流出的量、颜色、性质 D. 胎先露高浮者,需左侧卧位且抬高臀部 E. 立即做好接生准备
A. 衔接 B. 俯屈 C. 内旋转 D. 仰伸 E. 复位及外旋转
A. 这两种力是娩出胎儿和胎盘的重要辅助力量 B. 在第二产程末配合宫缩时运用腹压最有效 C. 在第一产程末配合宫缩时运用腹压最有效 D. 宫缩时胎先露压迫盆底组织,反射性引起产妇屏气动作 E. 在宫口开全之前使用易使产妇疲劳并造成宫颈水肿
A. 以每秒5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B. 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20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C. 以每秒4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20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D. 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E. 以每秒6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0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A. 正常宫缩是子宫体不随意、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 B. 临产开始宫缩时,宫腔内压力为25~30mmHg,持续30秒左右,间歇5~6分钟 C. 临产开始后,宫缩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间歇时间越来越短 D. 第二产程,宫缩时宫腔内压力可达100~150mmHg,持续时间60秒,间歇时压力为0mmHg E. 第二产程,宫缩时宫腔内压力可达100~150mmHg,持续时间60秒,间歇时压力为6~12mmHg
A. 30° B. 45° C. 60° D. 75° E. 90°
A. 当胎头着冠时使阴唇后联合紧张,应开始保护会阴 B. 应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阴道口 C. 宫缩间歇期,保护会阴的手应避免用力,防止压迫过久会阴水肿 D. 产妇应在宫缩间歇期稍向下屏气,使胎头缓慢娩出 E. 要正确地娩出胎肩,胎肩娩出时也要保护会阴
A. 继续观察 B. 给予灌肠 C. 静脉滴注缩宫素 D. 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 立即行剖宫产术
A. 测生命体征,每4小时1次 B. 应在宫缩时测血压 C. 清洁外阴并备皮 D. 导乐陪伴 E. 鼓励少量多餐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