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机体的代谢率升高 B. 机体储存的肝糖原24小时内即被耗尽 C. 初期蛋白质分解增加,几天后分解减少 D. 脂肪水解是机体组织主要的供能方式 E. 蛋白质分解释出的氨基酸参与糖异生过程
A. 体重 B. 血液血红蛋白值 C. 血浆清蛋白值 D. 血浆前清蛋白值 E. 三头肌皮皱厚度
A. 要素饮食配妥后,放于4℃以下的环境中暂存 B. 要素饮食稀释后应于48小时内用完 C. 持续喂养时用50ml注射器每4小时冲洗试管1次 D. 肠内营养液一般由小剂量、高浓度、低速度开始输入胃肠道 E. 输注速度应该先快后慢
A. 肠内营养利于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 B. 配置肠内营养液时,应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 C. 明确营养管的位置无误时,才能输注营养液 D. 出现胃肠道反应即改用全肠外营养 E. 可以经肠内营养管给药
A. 要素饮食每日在无菌环境下配置,放于4℃以下下的环境中暂存 B. 营养液一般由小剂量、低浓度、低速度开始输入胃肠道 C. 采用鼻胃管管饲者,喂食时应将病人头部抬高15°~30° D. 盛营养液的容器即滴注管应每日更换 E. 营养液温度适宜(38~40℃);浓度由20%渐增至50%。
A. 10ml/h B. 50ml/h C. 80ml/h D. 100ml/h E. 120ml/h
A. 每1~2周应检测1次肝肾功能 B. 每1~2周应测1次血电解质、血糖及血气分析 C. 应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摄入热量及各种营养成分含量 D. 每1~2周查一次体重、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浆蛋白等 E. 有条件时测氮平衡情况
A. 鼻肠管管饲 B. 鼻胃管管饲 C. 空肠造口管饲 D. 胃造口管饲 E. 经颈食管造口管饲
A. 肠外营养时,应首选中心内静脉置管营养 B. 不要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输血或取血 C. 怀疑导管脓毒症时,继续观察并用大量抗生素 D. 肠外营养能避免发生糖代谢紊乱 E. 应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剂依次单独输入
A. 病人对食物过敏 B. 管饲液误吸 C. 肺水肿 D. 心力衰竭 E. 病人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