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阻止所有的ICMP流量进入(关掉ping) B. 删除服务器上的ping.exe程序 C. 增加带宽以应对可能的拒绝服务攻击 D. 增加网站服务器以应对即将来临的拒绝服务攻击
ARP欺骗是指攻击者直接向受害者主机发送错误的ARP应答报文,使得受害者主机将错误的硬件地址映射关系存入到ARP缓存中,从而起到冒充主机的目的 B. 单纯利用ARP欺骗攻击时,ARP欺骗通常影响的是内部子网,不能跨越路由实施攻击 C. 解决ARP欺骗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采用“静态”的ARP缓存,如果发生硬件地址的更改,则需要人工更新缓存 D. 彻底解决ARP欺骗的方法是避免使用ARP协议和ARP缓存,直接采用IP地址和其他主机进行连接
A. 设置账户锁定策略后,攻击者无法再进行口令暴力破解,所有输错了密码的用户就会被锁住 B. 如果正常用户不小心输错了3次密码,那么该用户就会被锁定10分钟,10分钟内即使输入正确的密码,也无法登录系统 C. 如果正常用户不小心连续输入错误密码3次,那么该用户账号就被锁定5分钟,5分钟内即使提交了正确的密码也无法登录系统 D. 攻击者在进行口令破解时,只要连续输错3次密码,该用户就被锁定10分钟,而正常用户登录不受影响
A. 从传播范围来看,恶意代码呈现多平台传播的特征。 B. 按照运行平台,恶意代码可以分为网络传播型病毒.文件传播型病毒。 C. 不感染的依附性恶意代码无法单独执行 D. 为了对目标系统实施攻击和破坏活动,传播途径是恶意代码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基本条件
A. 隐藏恶意代码进程,即将恶意代码进程隐藏起来,或者改名和使用系统进程名,以更好的躲避检测,迷惑用户和安全检测人员 B. 隐藏恶意代码的网络行为,复用通用的网络端口或者不使用网络端口,以躲避网络行为检测和网络监控 C. 隐藏恶意代码的源代码,删除或加密源代码,仅留下加密后的二进制代码,以躲避用户和安全检测人员 D. 隐藏恶意代码的文件,通过隐藏文件、采用流文件技术或HOOK技术,以躲避系统文件检查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