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表面粗糙且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工件,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 B. 表面光洁且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宜采用后乳化型着色法或溶剂去除型着色法 C. 大工件的局部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或溶剂去除型荧光法 D. 现场无水源、无电源的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
A. 对焊缝作渗透检测前,应对焊缝及其两侧各10㎜的热影响区(母材区)范围,进行表面清洗和干燥 B. 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12.5μm;非机加工表面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测结果 C. 奥氏体钢或钛合金制零件经机加工的表面,如确有需要,可先进行酸洗或碱洗,再进行渗透检测 D. 可采用的典型清洗剂,有去污剂、有机溶剂、除锈剂及除漆剂等,也可采用除油处理和超声波清洗法
A. 在探伤部位任意一端发现缺陷有延伸的可能时,应在缺陷的延长方向做补充射线或超声波检查 B. 在探伤部位任意一端发现缺陷有延伸的可能时,必须在缺陷的延长方向做补充射线检查 C. 补充检查后,仍有不合格时,该焊缝应全部进行探伤 D. 补充检查后,仍有不合格时,该焊缝应再增加20﹪探伤检查
A. 铁素体加奥氏体 B. 铁素体加莱氏体 C. 铁素体加珠光体 D. 珠光体加奥氏体
A. 机械品质因子 B. 发射强度 C. 探头频率 D. 机电耦合系数
A. 是否有危险性缺陷特征 B. 结合工艺特征分析 C. 辅以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定 D. 观察动态波形
A. 放置在距焊缝5mm以内的部位 B. 所有标记的影像不应重叠 C. 所有标记均应放置在源侧工件表面 D. 不应有干扰有效评定范围的影像
A. 透照厚度 B. 焦距 C. 黑度 D. 显影时间
A. 对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 B. 质量等级是根据对接接头中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来划分的 C. 小径管的圆形缺陷评定区为10mm×10mm,评定区大小与母材公称厚度无关 D. 未焊透缺陷分级时,对断续未焊透,以未焊透本身的长度累计计算总长度
A. 用底波法调节灵敏度时,使B5达50% B. 当板厚小于20mm时,应以F2来评价缺陷 C. 当板厚小于20mm时,一般应根据F1波显示情况,需要时可以F2来评价缺陷 D. 在钢板边缘50mm范围内作全面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