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频率2~160Hz,脉宽0.1~1ms B. 频率1~100Hz,脉宽0.1~1ms C. 频率2~160Hz,脉宽0.01~0.2ms D. 频率2~160Hz,脉宽1~2ms E. 频率1~100Hz,脉宽0.01~1ms
A. 恢复最大功能 B. 减少炎症和刺激 C.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D. 增强肌力及重建旋转肌环带的稳定度的控制 E. 增强肩部和肩胛肌力的平衡及肩胛和手臂动作的协调
A. >1cm B. 0.3~0.4cm C. 0.5~0.6cm D. 0.7~0.8cm E. 无所谓
A. 疲劳法 B. 靶心率法 C. 潮气量法 D. 代谢当量(METs)法 E. 用力记分(RP法
A. 尺骨鹰嘴 B. 尺骨茎突 C. 肱骨内上髁 D. 肱骨外上髁 E. 桡骨茎突
A. 常用的原则 B. 传递性的原则 C. 交流策略的原则 D. 交流的原则 E. 反馈原则
A. 肌力4级以下的患者 B. 肌力5级以下的患者 C. 肌力3级以下的患者 D. 肌力2级以下的患者 E. 肌力1级以下的患者
A. 减少超声头与皮肤问的声能损耗 B. 降低超声头与皮肤间的摩擦力 C. 避免超声头灼伤皮肤 D. 防止超声治疗设备的损坏 E. 减少治疗时引起的疼痛
A. 蜡疗 B. 牵张训练 C. 增加跟腱强度 D. 渐进增加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 E. 中频电疗于小腿三头肌促进跟腱滑动
A. 肩周炎 B. 颈椎病 C. 肘关节炎 D. 肱骨外上髁炎 E. 胸廓出口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