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点式步态 B. 四点式步态 C. 二点式步态 D. 摆至步与摆过步态 E. 单点步态
A. 伸出左腋杖→伸出右腋杖→两足同时拖地向前,到达腋杖附近 B. 同时伸出两支腋杖→两足同时拖地向前,到达腋杖附近 C. 伸出左腋杖→迈出右脚→伸出右腋杖→迈出左脚 D. 先将肌力较差的→侧脚和两侧腋杖同时伸出→再将对侧足伸出 E. 一侧腋杖和对侧足同时伸出→余下的腋杖和足再同时伸出
ADL训练 B. 双上肢的肌力训练 C. 保持ROM训练 D. 站立平衡训练 E. 助行器的使用训练
A. 滑板转移 B. 错车式转移 C. 侧方转移训练 D. 成角转移训练 E. 后向转移训练
A. 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 B. 下面的臂外展放于胸前,提供支撑点 C. 上面的腿跨过下面的腿 D. 同时将身体重心前移至床边 E. 用下面的上肢支撑床面侧屈起身
A. 5%~8% B. 15%~18% C. 18%~20% D. 65%~80% E. 90%
A. 加长阻力臂或缩短力臂 B. 加长阻力臂或力臂不变 C. 缩短阻力臂或加长力臂 D. 加长力臂或阻力臂不变 E. 缩短力臂或阻力臂不变
A. 超短波疗法:早期患部无热量 B. 气压治疗,促进淋巴回流(急性期) C. 紫外线疗法 D. 短波治疗:早期患部无热量 E.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A. 颅骨改变,方颅,肌肉松弛 B. 神经兴奋性增高 C. 易激惹、烦躁、多汗、枕部秃发 D. 骨骺X线出现不规则钙化线 E. 食欲差,易惊、夜啼
A. 瘢痕、挛缩 B. 肌无力和耐力消失 C. 疼痛和感觉过敏 D.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Ⅱ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