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产程潜伏期延长 B. 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C. 第一产程活跃期延长 D. 胎儿窘迫 E. 妊娠期高血压
A. 立即行剖宫产术 B. 静滴硫酸镁 C. 行产钳术 D. 静滴肼屈嗪 E. 静推葡萄糖液+维生素C
A. 早产时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 B. 会阴过紧或胎头过大 C. 初产妇阴道助产手术时 D. 经产妇胎儿宫内窘迫需立即结束分娩者 E. 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
A. 灌肠以促进产程,减少污染 B. 破膜后住院 C. 急诊室留观 D. 急送产房消毒接生 E. 立即住院待产
A. 静滴肼屈嗪 B. 静滴硫酸镁 C. 行产钳术 D. 立即行剖宫产术 E. 静推葡萄糖液+维生素C
A. 胎头披露时 B. 胎头着冠时 C. 胎头枕骨在耻骨联合后时 D. 胎头枕骨下部到达耻骨联合下缘时 E. 胎头后囟在耻骨弓下露出时
A. 从规律宫缩至胎儿娩出称总产程 B. 第一产程经产妇约需11~12小时 C. 第一产程经产妇约需8~10小时 D. 第二产程初产妇约需1~2小时 E. 第三产程初产妇与经产妇均需30分钟左右
A. 产后宫缩痛多见于初产妇 B. 产后初期产妇脉搏增快 C. 产生第1日宫底稍下降 D. 子宫复旧因哺乳而加速 E. 恶露通常持续1~2周
A. 胎头矢状缝衔接于骨盆入口左斜径上 B. 俯屈发生在胎头到达中骨盆时 C. 内旋转动作完成于第一产程初 D. 胎头下降至阴道外口时,出现仰伸动作 E. 胎头娩出后,枕部向右方向旋转45°,是为复位
A. 衔接:无论初产妇、经产妇胎头均于临产后衔接 B. 俯屈:大囟门下降位置最低 C. 内旋转:大囟门转向母体前方 D. 仰伸:颏部紧贴胸部 E. 外旋:胎头随肩的内旋转而外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