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PP<10000 B. 麻醉状态下RPP<10000 C. 血压升高,但心率减慢 D. 血压降低,心动过速 E. CVP降低
A. 包块性质 B. 气管是否受压及受压部位 C. 甲状腺功能状态 D. 心肺功能状态 E. 全身身体状况
A. 吗啡 B. 哌替啶 C. 芬太尼 D. 烯丙吗啡 E. 纳洛酮
A. 压力不合适可造成手术野出血增多 B. 压力过大、时间过长或麻醉作用不全时,可出现严重的止血带疼痛 C. 可诱发和增加骨科手术中肺栓塞的并发症 D. 放松止血带后可出现止血带休克 E. 充气压力过大和应用时间过长可造成止血带麻痹
A. 体液潴留和药物性狼疮 B. 皮疹皮肤瘙痒 C. 高铁血红蛋白症 D. 定向障碍、肌肉抽搐 E. 体位眩晕、头痛、口干、视力模糊
A. 6.5%~8.5% B. 90%~91% C. 7%~8% D. 50%~70% E. 40%~50%
A. 主要直接作用于小动脉 B. 主要作用于小静脉 C. 主要作用于ACE D. 主要作用于钾通道 E. 主要作用于钙通道
A. 血压 B. 心率 C. 收缩压×心率 D. 中心静脉压 E. 肺动脉楔压
A. 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B. 异丙肾上腺素主要兴奋心肌β<sub>1</sub>受体,因而是心肺复苏主要药物 C. 麻黄碱兼有β和α受体作用 D. 多巴胺主要为β<sub>1</sub>受体兴奋药,对小受体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E. 肾上腺素兼有β<sub>1</sub>和β<sub>2</sub>-受体兴奋作用,在心肺复苏中最主要的作用是β<sub>1</sub>受体作用
A. 1周 B. 2周 C. 3周 D. 4周 E. 5周